飢渴

維基詞典,自由的多語言詞典

漢語[編輯]

寫法[編輯]

規範字簡化字):(中國大陸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)
傳統字(中國大陸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)
國字標準字體(臺灣)
香港標準字形(香港、澳門)

讀音[編輯]

國語/普通話 漢語拼音 jī kě



含義[編輯]

  1. 腹餓口渴。
    《詩‧王風‧君子於役》:「君子於役,苟無飢渴。」
    唐·韓愈《順宗實錄二》:「此蛇所以致鳥雀而捕之者,今留付汝,幸善飼之,勿令飢渴。」
    艾青《春》詩:「而這古老的土地呀,隨時都像一隻飢渴的野獸,舐吮着年輕人的血液,頑強的人之子的血液。」
  2. 比喻期望殷切,如飢似渴。
    《孔叢子‧公儀》:「君若飢渴待賢,納用其謀,雖蔬食水飲,伋亦願在下風。」
    清·李漁《風箏誤‧遣試》:「小生方在驚疑之際,彼婦正在飢渴之中。」
   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五章二:「對於飢渴着勝利的老百姓,即使小敗已經就是好消息了,何況還是『大捷』。」
  3. 性饑渴

相關詞彙[編輯]

  • 近義詞:
  • 反義詞:
  • 派生詞:
  • 同音詞(現代標準漢語):
  • 相近詞彙:
  • 常見詞語搭配:難耐

翻譯[編輯]